来源:深圳怡康婦産醫院
痛經不用忍!大陸痛經常見治療方式全面解析!
對於一些女性來說,每月一次的痛經,堪稱噩夢般的存在,疼到讓人寢食難安,輾轉反側.......
在月經期間或經行前後,小腹或腰部疼痛,甚至劇痛難忍,常伴有面色蒼白,頭面冷汗淋漓,手足厥冷,泛惡嘔吐等症,稱為“痛經”,也稱“經行腹痛”。
中醫認為痛經主要由於沖任不調,氣血瘀滯或不足,行經期子宮、沖任氣血運行不暢或失於溫煦濡養,“不通則痛”或“不榮則痛”所致。
不通則痛:多見抑鬱、肝氣不舒,或外感風寒、過食生冷,或濕熱,氣血運行不暢,胞宮經血流通受阻。
不榮則痛:多見陽虛、氣血虧虛或肝腎虧虛。經期或經期前後,胞宮氣血由氣盛血旺至經後暫虛,氣血變化急驟,致病因素乘時而作,引發痛經。
痛經一般治療
痛經是可以治療的,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治療方法:
1. 藥物治療:非甾體抗炎藥(如布洛芬,建議來月經前3天開始口服,月經來潮後繼續服用3天)、口服避孕藥、孕激素類藥物等都可以用於痛經的治療。這些藥物可以減輕疼痛,同時也可以調節體內的激素水平,從而達到治療痛經的效果。
2. 物理療法:例如,熱敷、按摩等都可以幫助緩解痛經的症狀。在腹部使用熱水袋或熱敷可以緩解痛經的不適感。這種方法簡單易行,對於輕度的痛經有一定的緩解作用。
3. 生活方式調整:合理的飲食、充足的休息、適當的運動等都能夠幫助減輕痛經的症狀。研究表明,減少咖啡因和鹽的攝入,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攝入等可能對緩解痛經有幫助。
4.中藥療法:一些中藥如當歸、川芎、熟地黃等在傳統中醫中被用於治療痛經。這些中藥具有一定的療效,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
痛經中醫療法
中醫對痛經的認識基於經絡學說和髒腑理論。認為痛經主要由於肝氣鬱結、氣血運行不暢或寒濕凝滯等因素引起。因此,治療時強調辨證施治,即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、體質差異以及環境因素等綜合判斷,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法。
中醫治療痛經的方法多樣,其中包括:
1、中藥內服
這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。通過調配不同的草藥組方以調和患者的氣血、溫暖子宮及疏通經絡,如當歸、川芎等活血化瘀藥物,肉桂、艾葉等溫經散寒藥材,都是常用的治療選項。
2、針灸療法
通過刺激特定穴位來調整患者的氣血狀態,緩解疼痛。例如關元、腎俞、腰陽關、次髎、中極、足三裏、三陰交等穴位是治療痛經時常選用的。
3、艾灸療法
能夠促進子宮血液循環,減輕肌肉痙攣和疼痛感。治療時,常用的穴位包括三陰交、關元和神闕,這些穴位的刺激有助於調理肝氣、補充氣血。
4、背部督灸及長蛇灸
針對背部的一系列對應穴位,燃燒精細艾絨做成的“長蛇灸”,旨在溫養疏通背部督脈及膀胱經的氣血,進而調節子宮和盆腔區域的血液循環,減輕肌肉痙攣,進而緩解疼痛。
5、拔罐和刮痧
這兩種中醫傳統療法通過物理作用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解除肌肉緊張,達到舒緩疼痛的目的。
6、火龍罐療
原理通過利用加熱的特殊罐體產生負壓,吸附於特定穴位形成特定的氣血循行路線,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氣血運行,達到溫通經絡、化瘀止痛的效果。
7、傳統推拿按摩
通過對腹部、腰部等部位的推拿按摩,可以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消除肌肉緊張和痙攣,從而減輕疼痛。
8、皮內針療法
可以做到無痛或者淺痛地長時間刺激特定穴位,可以調節內分泌系統,減少前列腺素的生成、促進內啡肽等天然鎮痛物質的產生,從而提供自然的疼痛緩解。
9、食療調養
中醫認為“藥食同源”,故推薦患者在飲食中加入某些具有調經止痛功效的食物,如紅糖、薑、大棗等。
10、情志調攝
中醫認為情緒變化會影響氣機,進而影響疼痛的發生和程度。因此,建議通過調節情緒、放松心情等方式輔助治療。
11、運動養生
適當的體育活動如太極、瑜伽和散步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,減少痛感。
12、暖宮貼敷療法
使用特定草藥制成的暖宮貼外敷在下腹部,利用其藥物的溫通效果來緩解痛經症狀。
中醫治療:中醫又將痛經稱為“經行腹痛”。從中醫角度來說,導致痛經的原因有很多:感受外邪(寒邪、濕邪等)、情志不舒、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、體質等因素都可以導致痛經。其病機不外虛實兩端,“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”。實邪阻滯於沖任、胞宮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不通則痛;先天、後天不足導致氣血虛弱,無以濡養,不榮則痛。
痛經的中醫治療可通過辨證論治開方劑和中醫技術治療,我院婦科特色治療包括中藥飲片、中藥塌漬、針刺、耳穴壓丸、穴位貼敷等方法。文中的湘湘經過口服草藥,同時配合穴位貼敷治療後,已經無需口服止疼片,藥穴結合,痛經明顯緩解。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就是好!
如您痛經情況嚴重,應該盡早就醫
接受專業診斷和治療